close


今年過年給了自己一個小功課,要讀書然後寫個讀書心得。目標要完成的第一本書,是<<The World is Flat  世界是平的>>。老實說,這本書擺在我的書架上面很久了,但是一直沒有空去讀。像這種要花很多腦筋去讀的書,我實在沒辦法在平常時候讀完。
但是在工作將近一年+去大陸出差兩次以後,我深深的覺得要趕快把這本書給看完。因為我的所見我聞,似乎與這本書大大的有關。
下面寫一些我覺得很有意義的+我頗有感觸的內容,我就不贅述整本書的摘要了,有興趣的可以去維基百科看摘要。 【維基百科的連結】


"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:「兒子啊,乖乖把飯吃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。」現在我則說:「女兒阿,乖乖把書唸完,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。」"  ~【世界是平的】 by Thomas L. Friedman


我正睡大覺,好多工作都外移了


這個不用作者寫,我們就已經體認到的事情。
每天新聞都在報台商如何前進大陸,要根留台灣,藝人前進大陸,中國製造的品質出問題等等,其實我們都很清楚,我們的未來,是在大陸。

作者說:「世界的競賽場正在剷平。


這個我也知道。 但是,在我看過作者所描述的【印度Infosys園區】跟【中國大連是日本的外包中心】後,我才知道自己是個井底之蛙,我對「世界的競賽場正在剷平」這句話,其實一點都不瞭解。
我不知道你暸不暸解這句話,有興趣的可以去搜尋一下相關的資料or拜讀一下此作品,但是真正引起我關切的並不是園區有多棒 or 外包產業有多盛行 or 中國、印度是個崛起大國,我所心驚肉跳的是,書裡面描述中國、印度年輕的知識份子渴望成功、擺脫貧窮,迫切的想要工作、努力學習的工作態度。


「我對你們很失望。」這是我的大學教授,在課堂上對我們說的話。他說,他去中國演講的時候,一千人的禮堂大爆滿,很多人坐在地上聽他演講,Q&A時一堆人搶著發言,紙條厚厚一疊。
我可以瞭解他為何失望,早上9點的課,出席的人只有10個,其中有一半正在吃早餐,另外一半剛走進來。上課時鴉雀無聲,一半的人睡著了,一半的人在神遊。
「這就是我們國立大學的學生嗎?」他失望的說。


「我們要努力的自我學習,否則你無法管理大陸人,你憑什麼薪水比大陸人多。」這是我在大陸出差時,剛跟大陸企業交手的副總,對上百位資深台幹所說的話。
印度跟中國,想要出頭的人,想要工作的人,好多好多。
我們卻想要朝九晚五的輕鬆工作。


大前研一對作者說:「中國是個威脅,中國是個顧客,中國也是個機會。你要成功,就必須把中國變成你的一部份,你絕不能忽視中國。」


"每天早晨在非洲,都有ㄧ隻羚羊醒來,知道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要快,不然就會被吃掉。
每天早晨都有ㄧ頭獅子醒來,知道一定要撲上最慢的一隻羚羊,不然就會餓死。
不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,當太陽升起,你最好快跑。"
這是一家外企在中國工廠所貼的標語。


一位中國官員形容中美關係:「ㄧ開始我們怕狼,後來我們與狼共舞,現在我們想自己變狼。」


當這個世界競技場是平的,你在哪裡,我又在哪裡?
當我們有一天站在世界的星光大道時,被評審批評,跟勤奮的印度人跟中國人比起來,跟先天有良好環境的歐美人士比起來,其實你一點實力也沒有,我們應當如自處。
今天我去誠品書店時,一整面的商業類書櫃,起碼有20本在探討中國跟印度崛起的書。
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,我們要如何應對?
" 重點是要不斷的學習,永遠接受考驗,學無止境。做什麼、誰能做,都沒有極限。" 

 

誰的工作,是碰不得的?


重點來了,你要怎樣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?作者提出了四種人的工作,是不能被外包的,是無法被取代的。


1. 你必須「太特殊」

如果你像飛人喬丹、比爾蓋茲、芭芭拉史翠珊,他們的商品跟勞務是可以賣到全世界,那麼你是無可取代的。
換言之,如果你有祖傳的技藝,國寶級的藝術,獨特的專才,你就不可被取代。


2. 你必須「太專業」

如果你的工作十分專業,是專業到進入門檻很高,無法外包的話,你也是不可被取代的。
所有專業的知識工作者,如律師、醫師、會計師、高高階工程師,皆適用。
但是如今因為網路的普及與流程的細分化,許多基礎的工作,如基礎會計跟報稅都已經可以外包了。
所以你必須要成為專業的頂尖,才不可被取代。

 

3. 你必須「太懂得深耕」

這個適用於大多數的人,畢竟太特殊跟太專業的人很少。
如:髮型設計師、廚師、護士、醫生、掃地阿姨..等,他們的工作在某個特地的地方,必須與人面對面。
這種工作無法數位化,需要與人接觸,這種工作也不能被取代。

 

4. 你必須「非常會調適」

你要有意願,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技能、知識、專業,保持自己創造價值的能力。
香草冰淇淋,是冰淇淋店的基本口味。
你必須學習如何製作好吃的巧克力醬、櫻桃、裝盤,或是跳肚皮舞把冰淇淋端上桌。
懂的調適就是「懂得學會怎麼學」,你必須要有技能上與社交上的能力。


戴爾的供應鏈與台海問題

 

在這本書中多次提到了台灣,作者讚賞我們這個小島的人民,沒有任何的天然資源,卻能創造世界上前幾大的外匯存底。
然後,他也提到了台海間的問題。
我記得在李登輝時代,有一陣子大家都搶著要移民,因為很害怕中國會打過來。
時至今日,總統大選又要到了,三通到底通不通,台灣到底要不要獨立??


作者以戴爾的供應鏈來說明台灣到底有多重要。
他拆解了他桌上的那台電腦,從顧客下訂單、零件採購、組裝、出貨、物流的整流程,還有分別列出戴爾的供應商有哪些。
滿滿的一整頁中,我不停的看到「台灣製造」、「台商」、「鴻海」....等字眼。


你知道台灣的IT產業在世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了吧。
今天如果台海發生戰爭,這條IT供應鏈就會中斷,世界上的人民將會買不到所有的消費性電子產品,在這條供應鏈裡的人都會失業。
當大家都跳腳拼業績時,沒有辦法請一天假去打仗的。


中國也深知這個道理,所以前提是,不要有任何要宣布獨立的行為。
否則中國會願意犧牲所有,付出所有的代價,來防堵這類的事情。


我記得我大學的時候,大學教授說了一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評論。
「為什麼中國不要讓台灣獨立? 台灣只不過是個小島,如此的彈丸之地,沒有任何的天然資源,靠的是人民走出去。比起中國大陸的各省,簡直是小到不能再小,但是為什麼就是不能放手?」教授問。
「因為,只要台灣一獨立,中國各省就要獨立了。大陸各省資源都非常豐富,簡直就是一個小國家,是無數個台灣。只要有台灣獨立的一個先例,各省都要搞革命。中國大陸這麼大,哪裡有辦法用民主的方法管。美國是經過了許久的戰爭,才以聯邦的方式形成,如果要中國用聯邦的方式,只怕會整個分裂,中國又陷入內戰之中,也不用拼什麼經濟了。」

有時候,民間的企業的確可以發揮力量,維持政治的穩定,促進國家的繁榮。
但是當領導人不顧一切要用政治的手段時,就是民不聊生的時候。
我對於台商在世界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,感到十分自豪,有希望在我有生之年,都不要經歷戰爭與動亂。 誰不愛好和平呢?

 

在網路的世界裡,小蝦米可以對抗鯨魚,鯨魚也可以做小蝦米的事


透過網路,資訊的取得變的輕而易舉。
我們可以創造個人報,可以在網路上發聲,部落格就是一個非常強而有力傳播資訊的地方。
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在網路上搜尋你需要的資訊。
我們需要資料時,不需要再花時間去圖書館找,而是利用網路或系統搜尋就可以了。
學習的機會俯拾即是。
小蝦米可以對抗鯨魚,而鯨魚也可以做小蝦米的事。
今天你的老闆不需要再請你到圖書館查資料,他只要自己Google一下,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資訊。而我們做下屬的,必須要懂得比老闆更多,更善用這些資訊才行。


在下面分享由麻省理工學院提供的影片,他們邀請作者Thomas到MIT演講。
拜網路所賜,MIT樂意將珍貴的演講與教學資源與所有人共享,今天的你我才有緣聽到作者的演講。
而拜個人發起的力量所賜,由魔戒的翻譯者朱學恆,參與發起的翻譯活動,讓我們都能看懂影片。
有興趣的可以到麻省理工學院多多學習。http://www.myoops.org/twocw/mitworld/video/266/index.htm
在這個演講中,都已經講到書中精華的部份,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。
網路萬歲,分享萬歲!


下一本要看的書,也是非常有意思。<<A Year Without "Made in China"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>>
沒有中國製的東西,生活中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呢~~~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resa0707 的頭像
    teresa0707

    小T小姐說:「2016重啟年」

    teresa07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